地点:陕西 发布时间:2014-03-17 16:07:50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人员引进和补充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人员引进和补充工作启事如下: 
 
一、招聘计划  

单位

学科

专业或研究方向

补充要求

人数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

学习记忆

在国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完成博士后研究;专业为神经生物学,在学习记忆方向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1

基础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博士,要求研究领域为研究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熟悉ERPTMSFMRI等技术

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学心理与创造性

博士,在教学心理或创造力研究领域有创新性成果

1

教育技术

教学技术

博士,要求能进行教育产品研发

1

计算机应用技术或电子技术

教育产品开发

博士,要求能进行教育产品研发

1

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或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认知神经

科学或教育技术学

高层次人才引进:旗帜型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详见http://rsc.snnu.edu.cn/browse.asp?id=1559

1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课程与教学论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博士,有2年国外留学经验者优先考虑;在教师教育或基础教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1

 
另外,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招收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科学教育学方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分别为张遐教授、任维教授和胡卫平教授。  
 
二、补充原则及条件 
 
(一)人员补充坚持“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原则。新补充人员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原则上均在“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或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优先补充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优秀人员。 
 
(二)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非外语专业人员应具备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撰写专业论文、或开展学术报告的能力;同等条件下,GRE、托福、雅思等外语成绩达到留学基金委出国研修要求者优先考虑。 
 
三、其他 
 
2014年人员补充计划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联系人:武老师 电话:029-85303532
  
 
实验室网址:http://ctpad.snnu.edu.cn/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年3月15日 
 
附件: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我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整合相关资源,在全国高校率先建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中心筹建于2009年,4年多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形成“学习型、思维型、创新型、奉献型”的文化氛围。 
 
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国际国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分析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据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遵循教师教育的规律,以教师教育团队建设为基础,以硬件建设为支撑,以系统开发和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以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在不断的发展工作过程中,中心逐步形成了硬件建设与资源建设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师实训相促进、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发展特色。 
 
中心拥有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实验室25个,组建了由10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兼职实训团队,开发了教学设计案例库、典型教学案例库、创新教育案例库、板书测试系统、教学反思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创造性人才选拔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等实训资源库和软件系统,探索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实训模式,实行了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证书制度,为国家高素质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引领和示范。 
 
2011年12月,中心整合学校相关学科的资源,申报成功了“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科技支撑现代教学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它的建成将为我国教育学科的发展探索一条科技支撑教育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聚合科技和协同创新的思想,面向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以教与学、创造性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为核心,以认知神经科学、信息技术、技术集成(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为支撑,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认知神经科学与教学、教学心理与创造性、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集成与应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有:研究创造性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记忆的神经可塑性机制,以及情绪情感与学习记忆相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教与学规律、创造性规律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律,探索创造性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构建基于SNS的智能协同学习平台,实现对教学过程、创造性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跟踪、评价和优化;集成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研发利于进行教学创新的新装置、新平台、新系统等。 
 
中心和实验室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者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获得者1人。 
 
中心和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4200平方米,总投入4500余万元,主要运行平台有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实验平台、教学心理研究与信息技术实验平台和技术产品开发平台。主要设备有ERP、EEG、行为学实验系统、膜片钳实验系统、活细胞工作站、高性能计算平台和产品开发系统等。 
 
实验室面向全国招收神经生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以及和境外著名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聘请了5位境外著名专家作为兼职研究人员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圣博娜迪诺分校学习研究所主任James C. Kaufman教授,美国心理学会第10分会原任主席、印第安纳大学 Jonathan A. Plucker教授,欧洲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席、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与技术系主任Justin Dillon教授,美国纽约大学计算神经科学部主任John Rinzel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学新教授。 
 
近年来,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863”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在Cell、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以及《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生理学报》和《生物物理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EI和ISTP收录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 
 
中心和实验室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提升以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10月,申报成功首批“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学校在“211工程”四期建设、“985创新平台”二期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交叉学科建设等学校重大发展战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均给予中心和实验室大力支持。 
 
中心和实验室为我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办学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等各级领导莅临指导,国内外150多所大学的领导及专家来参观学习。 
推荐给好友(请输入E-mail): 
    
电子邮件请通过“我要申请”按钮发送

了解更多资讯 请关注今日科学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