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广东 发布时间:2017-03-14 11:57:38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2019年博士后招聘简章
 
广州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3人,每人每年可招收博士后1~2名。另外,我院还有8名生物学一级学科方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将在今年6~7月到岗,每位合作导师每年亦可招收1~2名博士后;有意者与我院黎老师联系申请事宜,电话:020-39366915。 
 
现有3位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蝙蝠分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作物抗逆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等工作。为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现就我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介绍如下: 
 
1 招收原则 
 
优先考虑学缘结构,优先招收非本校毕业的统分统招博士研究生,优先招收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博士毕业生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 招收条件 
 
2.1 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2 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3 原则上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4 能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3 优惠待遇 
 
3.1 博士后薪酬:实行协议年薪制,年薪20万元人民币起。特别优秀者可以面谈确定实行协议年薪制。学校按规定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购买五险一金。 
 
3.2 科研奖励政策: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和申报成果,均享受在职人员同等待遇。同时,可按规定向广州市财政申请科研启动费15万元。 
 
3.3 职称申报:在站期间可以国家相关规定申报相应的职称。 
 
优先留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为优秀且满足公开招聘教师任职条件者,优先留校工作。留校工作者可获得广州市财政提供的20万元安家费。 
 
3.4 住房: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两年期间提供公寓(配备基本生活设施)或租房补贴。房租及水电等相关使用费用按学校在职教师享有的福利待遇规定执行。 
 
3.5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申请在我校落常住户口,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如随该博士后流动的,可申请办理暂住户口。 
 
3.6 符合《“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后资助项目)》文件通知的博士后,享受广东省两年60万元人民币进站资助项目资助和40万元后续资助。 
 
4 应聘方式 
 
4.1 有意者请首先联系合作导师(见‘6 合作导师联系方式’),商谈有关适宜,决定应聘后再将个人详细简历,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暂未取得学位证书的应届生须提交本单位教育部门出具的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证明及学位证书授予时间证明扫描件)和3篇学术研究代表作、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及相关表格(可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广州大学人事处网页下载)、两名教授推荐信和应聘意向发送至学校博士后工作邮箱rscbsh@gzh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字样)。 
 
4.2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人事处(邮编:510006)联系人:王晨,电话:(020)39366462,广州大学人事处网址:http://portal.gzhu.edu.cn/web/rsc/。寄送材料时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博士后招聘”字样。 
 
5 合作导师及招聘领域 
 
5.1 合作导师1:田长恩,博士、留日博士后、教授,学院院长,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广州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学研究》编委,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省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在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领域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6项、其他1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近20篇,代表作发表于著名刊物《Plant J》;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施2项;主编出版科学出版社教材1部,参编2部。 
 
招聘领域:植物IQM家族的功能研究。本研究组长期从事新钙调素结合蛋白家族——IQM家族的功能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发现IQM1可能介导茉莉酸信号参与气孔运动调节和对病原菌的反应;IQM2和IQM5可能涉及自主途径对开花的遗传调控;IQM4可能介导脱落酸信号参与植物对氧化胁迫的响应,IQM3和IQM6的功能正在研究。相关研究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急需1-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在近期取得重要进展。 
 
5.2 合作导师2:吴毅,教授,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校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兽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委会委员,《兽类学报》、《四川动物》和《广州大学学报》编委,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2008.10~ 2009.3),于1993.4-1995.3(广岛大学和东京农工大学)等期间,到日本、新加坡、泰国等留学或学术交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部省市级项目近10项,在研国家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3项(主持2项)。在《Int J Biol Sci》、《Zoological Science》和《兽类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发表3个蝙蝠新种、3个中国蝙蝠新纪录。正主持编研《中国动物志•翼手目》。 
 
招聘领域:翼手类(蝙蝠)分类、生态及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本研究组长期从事小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研究,重点为华南地区翼手类(以菊头蝠属、管鼻蝠属和彩蝠属为主)分类、系统演化和分布格局等领域。目前已积累种类和数量均名列国内前茅的蝙蝠标本、分子材料和照片等,为进一步开展华南及与东南亚邻近地区蝙蝠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急需博士后研究人员1~2名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在近期取得重要进展。 
 
5.3 合作导师3:郭培国,博士、教授、副院长,广州大学作物抗逆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SCI刊物《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杂志编委,“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科方向带着人,主要从事作物逆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承担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9项、市厅级等项目近20项;在《J Exp Bot》、《Theo Appl Genet》和《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90篇(其中SCI刊物论文近20篇;其中一篇研究论文为我校近10年来10篇高被引论文之一;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1~3等奖各1项。 
 
招聘领域:作物抗逆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本团队业已开展菜心和烟草等作物的耐热、抗病和抗旱的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工作,现阶段已启动运用RNA-seq技术分析在耐热性上具明显差异菜心材料的转录组,探讨耐热相关的功基因并解析其功能;运用RAD-seq等相关技术分析菜心和烟草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和重要性状的QTL定位以及基因的挖掘等;参与者能较快获得较好的业绩。欢迎有志于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加入。 
 
6 合作导师联系方式 
 
广州市大学城 外环西路230号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编:510006,电话:86-020-39366915)。 
 
E-mail:田长恩(changentian@aliyun.com
 
吴毅(wuyi@gzhu.edu.cn
 
郭培国(guopg@gzhu.edu.cnguopg@yahoo.com)。  
 
 
推荐给好友(请输入E-mail): 
    
电子邮件请通过“我要申请”按钮发送

了解更多资讯 请关注今日科学矩阵